荨麻疹的发病机理有哪些

2017-06-23 00:11:31 来源:
分享:

荨麻疹疾病在生活当中有着很高的病发率疾病的确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的影响,很多患者在出现这样的疾病以后常常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专家表示我们1定要多了解关于荨麻疹疾病的基本常识,下面来了解1下荨麻疹疾病的病发机理有哪些?

想必大家对荨麻疹这类疾病其实不陌生,我们身边的朋友或是家人也给我们带来相应的例子,荨麻疹的发病机理有哪些,但大家对荨麻疹这类病症的病发原理其实不清楚,在这里我要告知大家,这类病症是1种常见的皮肤病,如有发现,1定要及时的到相干部门救治。

变态反应性

多数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Ⅲ型变态反应,荨麻疹的发病机理有哪些。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又称IgE依赖型反应,其机制为上述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荨麻疹的发病机理有哪些,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中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1]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发肥大细胞膜如膜层结构的稳定性改变,和内部1系列生化改变如酶激活,促使脱颗粒和1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而构成风团。

输血反应引发的荨麻疹为Ⅱ型变态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少患者,当这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产生抗IgA抗体,再输入血液后即构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并产生过敏性毒素(anaphylatoxin)及各种炎症介质,引发荨麻疹、红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等。

Ⅲ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即荨麻疹性血管炎,由免疫复合物引发,最多见的变应原是血清制剂和药物如呋喃唑酮、青霉素,较少见的是微生物抗原,如链球菌、结核杆菌、肝炎病毒等。由于抗原和抗体量的比例不同,常常抗原偏多,使构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发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而产生荨麻疹,同时中性粒细胞释放出溶酶体酶亦起侧重要作用。

引发本病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组胺能引发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大、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引发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1系列症状。

激肽特别是缓激肽也有1定的致病作用。缓激肽是1种肽类血管活性物质,也有使血管扩大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约1/3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激肽酶和缓激肽呈异常反应,其特点是1种迟发性风团反应。有些慢性荨麻疹的产生和前列腺素E和前列腺素D2有关,前列腺素E有较强和持久的扩血管作用,可引发风团。前列腺素D2是产生肥大细胞激活的1种原始介质,当注射前列腺素D2时,会产生风团和红斑及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花生4烯酸代谢产物可能也是荨麻疹反应的介质,如白3烯含有慢反应物资活性,注射后可产生风团。

有些荨麻疹的产生与伴随过量的纤维蛋白沉积或纤维蛋白溶解所致使的不平衡有关,增多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有血管活性作用,从而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产生风团。

上面文章内容介绍了荨麻疹的1些病发机理我们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以后,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能够正确的看待荨麻疹疾病。希望每一个人在生活当中都能够做好对荨麻疹疾病的预防工作,假设不幸出现了荨麻疹疾病我们也要积极的进行医治不要错过医治的比较好时机。

分享: